盘点“十一五”仪器“国家科技奖”
仪器信息网
“十一五”是我国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第一个五年。为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全面提升我国科学仪器设备技术创新能力及科技水平,科技部“十一五”期间启动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若干重要科学仪器设备关键部件研制与开发”项目。
科技部在“九五”、“十五”、“十一五”连续3次出台了科学仪器发展的五年规划,并且在三个五年计划中,都将科学仪器自主研发工作列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原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予以重点支持。“十一五”前3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拨经费对科学仪器自主研发的投入力度大幅度增加,是“十五”期间的3倍多;在支持内容上,已从中档科学仪器向技术密集的中高档科学仪器转移,如对超高压电镜、核磁波谱仪、光钟等重大精密科学仪器给予大力支持。
在此,仪器信息网编辑人员拟通过统计分析“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有关仪器研制及相关检测技术获奖项目的统计,希望帮助读者从一个侧面了解“十一五”期间我国科学仪器的研制及相关检测技术研究情况。
更多国家科学技术奖信息请点击:盘点“十一五”国家科学技术奖仪器研制与检测技术获奖项目
国家科学技术奖是为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我国专门设立的国家级科技奖励,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5项。
1999年,我国对科技奖励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取消了部门设奖,加大了国家科技奖的奖励力度,并且增设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国家名义对为科学技术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给予最高奖励。从奖励数量看,国家科学技术奖从改革前的每年800多项下降到每年约300项,省部级科技奖从改革前的12000余项减少到5500余项,社会力量设奖从无到有,并逐渐发展壮大。
现在,仪器信息网编辑将对“十一五”期间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有关仪器研制及检测技术的获奖项目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对以科研院所、高校为第一完成单位,以及企业参与的仪器研制及检测技术的获奖项目进行统计。
“十一五”期间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有关仪器研制及检测技术的获奖项目统计
“十一五”期间,共有10人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为14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共187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共993项。其中仪器研制与检测技术获奖项目总计60项。具体获奖情况是: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所有获奖项目中有关仪器研制及检测技术开发的获奖项目共有1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0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0项;200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4项、国家技术进步奖9项;200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0项、国家技术发明奖4项、国家技术进步奖4项;200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国家技术进步奖5项;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项、国家技术进步奖7项。以下是“十一五”期间国家科学技术奖仪器研制与检测技术获奖项目具体统计情况。
“十一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奖及其中有关仪器研制、检测技术的获奖项目统计
“十一五”期间国家技术发明奖及其中有关仪器研制、检测技术的获奖项目统计
“十一五”期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及其中有关仪器研制、检测技术的获奖项目统计
“十一五”期间国家科学技术奖有关仪器研制及检测技术获奖项目统计
科研院所研发仪器及检测技术获奖项目
“十一五”期间以科研院所为第一完成单位的仪器研制及检测技术获奖项目共19项。其中中科院负责完成的获奖项目数量最多,共有8项。如果追溯中国科学仪器发展的历史,中科院研制仪器的工作起步很早。在“九五”和“十五”期间,国家支持的科学仪器攻关计划中,中科院作为牵头单位承担的项目约占项目总数的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项支持的项目中,中科院承担的项目约占30%左右。1993年,国家财政部在国家财政依然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中科院就设立了仪器设备专项资金,5年内支持中科院7亿元人民币的科学仪器更新经费。至2000年中科院设立的科学仪器专项资金,共支持研制和改造科研项目总数达400余项,支持经费总额约为1.5亿元。到2006年底,中科院科学仪器自主研制项目从最初的每年8项增长到每年40多项,累计总投入约3.7亿元,平均项目支持强度超过200万元。
此外,中国计量院也完成了4项仪器研制项目,近年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科研经费的大幅增加,在研项目数量逐年递增,优秀成果不断涌现。2009年在研课题数量为339项,约为“十五”期间科研课题数量的总和,涉及经费5.53亿元。2009年计划鉴定验收课题为149项。“十一五”前3年,鉴定验收的各类科技成果300余项,在核心刊物上发表的科技论文950余篇,申请专利34项。
表1:科研院所研发仪器及检测技术获奖项目统计
注:多个单位合作完成的项目,以第一完成单位统计。
高校研发仪器及检测技术获奖项目
与科研院所相比,高校具有学科综合、人才集中等优势,高校科学研究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前沿领域原始性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十一五”期间,以高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仪器研制及检测技术获奖项目共有35项。其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分别有多项成果获奖。值得一提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的超精密特种形状测量技术与装置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这是当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唯一的一个获奖项目。
表2:高校研发仪器及检测技术获奖项目统计
注:多个单位合作完成的项目,以第一完成单位统计。
企业参与研发的仪器及检测技术获奖项目
“十一五”期间,企业科技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通过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企业研发投入逐年增长,创新能力快速提升。统计显示,2009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支出5802亿元中,企业支出份额已超过70%。近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三分之二的项目由企业牵头或参与完成。2010年度国家科技奖励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中,企业参与完成的项目占68.2%,而且中小型科技企业参与完成的项目达到了28%,这表明企业对科技创新更加重视,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十一五”期间企业参与的仪器研制项目共有11项,检测技术开发项目共有8项。以下是具体统计情况。
表3:企业参与研发的仪器研制获奖项目
表4:企业参与研发的检测技术获奖项目
展望“十二五”期间科学仪器研制情况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度科学技术奖励大学上报告指出,今后五年我国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科技发展要加强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继续推进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科技计划,大力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和技术创新工程,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要将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作为“十二五”时期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幅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建立健全企业主导技术研发的体制机制,鼓励企业协作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鼓励广大科研人员、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以多种形式与企业合作,共同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企业和产业素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推动科技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保护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创新动力,激发创新活力。
另外,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提高我国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装备水平,中央财政特别设立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研发基于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进行已有重大科学仪器设备(装置)创新成果的工程化开发、开发重要通用科学仪器设备(含核心基础器件)以及其他重要的科学仪器。
返回目录